公共场合人口数量相对性集中化,互相触碰经常,流动性大;机器设备物件供群众多次重复使用,易环境污染;身心健康和非身心健康个人掺杂;易造成病症尤其是传染病的散播。在我国原公共场所卫生规范施行于1996年,其部分内容和指标值已不能满足卫生监督管理和疾病防控的需求,一个新的公共场合系列产品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公共场合身体健康,提升公共场所卫生质量和管理能力。
规范构造的改变
原公共场所卫生规范以场地进行筛选,各自明确了不同种类公共场合的食品卫生标准与限制值(见下表中左边列),新标准将按监测指标进行筛选,内容和形式和原质量标准体系具备一致性和持续性,是对原标准的融合和优化(见下列右边列)。
规范构造转变一览图
质量标准体系的健全
新标准管理体系增强了独立《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规范》,与《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2013年、2014年公布)一同构成了的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标准体系。
注:《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规范》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病菌喜爱湿润的自然环境,不要顺手把清洁巾放到水池边或厨房灶台上,要彻底清理以后
晾干
。
用洗洁精洗抹布是人们常用的办法,但洗洁剂清理只是一种很浅部的消毒杀菌,不可以击杀毛巾上病菌。洗抹布还要用下列方式:
微波消毒:
淋湿后用微波炉加热3min。
煮沸消毒:
将毛巾资金投入开水中,煮3~4min。
消毒剂消毒杀菌:
在250mL清水中添加1mL84消毒剂,将毛巾放进炒好的水中浸泡两小时以上。
暴晒消毒杀菌:
将毛巾放到阳光底下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