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和中国劳务在全球享有盛誉。2023年,中国企业共向境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7万人,同比增长34%,较上年增加8.8万人。截至2023年底,累计外派劳务人员超过1000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人民币,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这不仅为境外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劳动力支持,也为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
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ODI境外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境外经贸合作区超过100家,累计投资近730亿美元。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近2万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80%以上,显著提升了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通过这些投资和项目合作,中国不仅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持续深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和蓝色经济投资合作,与38个国家签署了64份相关领域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并与60个国家建立了70个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中国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0多个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形成了完善的多边合作机制。这些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部分国家对外资安全审查收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但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提升,为中国ODI境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
投资合作模式创新与未来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将继续推进ODI境外投资合作创新发展。2022年,中国ODI境外投资流量为1631.2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0.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434.8亿美元,占比26.7%;制造业投资271.5亿美元,占比16.6%;金融业投资221.2亿美元,占比13.6%。中国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ODI境外投资带动和扩大中间品出口,加强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引导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中国将持续拓展绿色、数字、蓝色、新能源、新基建、新能源矿等国际合作新空间。2023年,全球能源投资大约2.8万亿美元,其中超过1.7万亿美元的投资预计将用于清洁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将加强,支持“走出去”企业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信息通讯等领域合作,提升区域贸易投资合作水平。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将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深化与共建国家投资合作。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涵盖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助力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发挥多双边经贸协定作用,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风险防控与合规经营
中国将加强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健全重点国别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判。2022年,中国非公有制主体ODI境外投资规模超过公有经济,非金融类投资流量达709.4亿美元,占非金融类投资总额的50.3%。这些投资主体将继续注重合规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打造中国投资品牌。
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ODI境外投资合作领域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陆续出台了《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并与巴基斯坦、泰国等35个国家共同发布《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将数字化和绿色化贯穿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领域和环节,成为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ODI境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