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对洗手液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产品30批次,合格28批次,合格率为93.3 %。
本次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项目为总有效物含量、微生物2项指标。总有效物含量指洗手液中表面活性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总活性物含量越高,去污力越强。本次抽查发现1批次产品的总有效物含量项目不合格。
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此次抽检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含量不足,意味着去污能力不足。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在洗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当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mc)时,洗涤效果急剧增加。溶剂中洗涤剂的浓度应高于cmc值,才有良好的洗涤效果。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cmc值后,洗涤效果递增就不明显了,过多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没有必要的。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史<<<
元前2500年——1850年羊油和草木灰制造肥皂。
19世纪中叶,一方面肥皂开始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随后,土耳其红油出现,土耳其红油即蓖麻油与硫酸反应的产物,蓖麻油为蓖麻油酸的三甘酯。
19世纪初,出现了矿物原料制备洗涤剂,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矿物原料制得的洗涤剂,绿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油脂出现。随着煤化工业发发展,出现短链烷基、奈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开发乙二醇衍生物,如聚乙二醇衍生物产品,聚乙二醇与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醇、酸、酯、胺、酰胺)等结合,形成多种优良性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经过60余年的发展,1995年世界洗涤剂总产量达到4300万吨,其中肥皂900万吨。据专家预测,全世界人口从2000年到2050年将翻一番,洗涤剂总量将从5000万吨增加到12000万吨,净增1.4倍。
中国的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工业起始于50年代,起步晚,发展快。1995年洗涤用品总量已达到310万吨,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第二位。其中合成洗涤剂的生产量从1980年的40万吨上升到1995年的230万吨,净增4.7倍,并以年平均增长率大于10%的速度增长。
>>>洗手液中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洗手液配方中的主要成分,其基本功能是去除受伤的油垢和污垢,并产生一定的泡沫。因为表活分子分为两端,一端具有亲水性,另一端具有亲油性。当表面活性剂作用在手上污垢时,其中一端的亲油基便会靠近污渍被吸附在污渍表面,并逐渐包围污垢,而另一端的亲水基则会把被亲油基和被亲油基包围的污垢拉到水里,Zui终被冲洗掉。
选择表面活性剂总的原则是兼顾去污性与安全保护性。洗手液配方中,一般选择去污能力较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主表面活性剂,再配合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辅表面活性剂。
Zui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或AESA)、a-烯基磺酸盐(AOS)和仲烷基磺酸钠(SAS)等。AE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润湿和发泡性能,并与具有一定的抗硬水性能,对人体皮肤的刺激性小,其铵盐AESA性能更加柔和。AOS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丰富的泡沫,是洗手液中的常用品。SAS也常用于人体皮肤清洁剂,具有良好的泡沫与低刺激性,可替代部分AES。
>>>表面活性剂需求仍在增长<<<
表面活性剂素有“工业味精”之称,在新世纪,人们将其应用在造纸、食品、建筑、交通、水处理和农业等方面,还大力开发其在纺织和能源方面的应用。疫情发生后,国内洗手液等个人洗护品的需求量大增,也造成表面活性剂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供不应求,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洗涤剂、化妆品都将得到较快地发展,必将促进其主要的活性组分表面活性剂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