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产工艺不良、贮存或使用不当,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受到光、热、辐射、机械力等物理因素和其他化学因素的综合作用,绝缘手套很容易产生发粘、变硬、发脆或龟裂等老化现象。在绝缘手套的预防性试验中,通过对不同样品的对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标记耐久性差。在一些稍旧的国产手套上,标记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如某批次的手套送检时,标记一碰就掉,甚至能被轻易揭除。
(2)绝缘手套颜色标记不规范。如国产某“0级”手套的颜色为红色,而按IEC 60903~2002((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要求,应为米。多数国产或进口的10 kV、20kV电压等级的绝缘手套均为颜色相近的橙色,只有个别合资企业生产的绝缘手套符合颜色标记规范。
(3)绝缘手套名称不规范。如某国产标称25 kV电压等级的绝缘手套,其实际使用电压小于21.75kV,后与厂方技术人员确认,得知该型绝缘手套的验证试验电压为25 kV,相当于GB/T17622—2008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中的2级手套,即只可适用于10 kV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不可用于20 kV电压等级。
(4)将常规绝缘手套误认为复合手套。多家供电企业送检的绝缘手套,手指与掌心部位出现磨损或划伤,且粘染有明显的金属污物,这表明该手套被误认为是复合手套。经统计,60%以上的绝缘手套在预防试验中的击穿部位是手指与掌心处。由于构成绝缘手套的橡胶材料*易被划破或损伤,易出现绝缘防护损而引发事故,在工作中应正确选用绝缘手套。
(5)绝缘手套保管不当。一些单位送检的绝缘手套外部或内部粘连严重,这表明绝缘手套的使用或保管不当。绝缘手套在受到雨水、汗液和空气的侵蚀后,易失去弹性发生老化、粘连。
(6)预防性试验中,近40%的绝缘手套的击穿部位为手臂部位。在实际使用中,绝缘手套的手臂部位比手掌部位受磨损的机会要少得多,但击穿比率如此之大应得到高度重视。经过综合分析,手臂部位被击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试验时,手套布置不正确。高压试验时,注水高度不标准或手套袖口未浸水部分不干燥,造成高压手套表面空气电离并放电,产生的臭氧促使手套龟裂,造成绝缘手套被击穿。
②标签粘贴位置不正确。绝缘手套的手臂部位是试验合格证或自编号标签的主要粘贴处,在试验中手臂部位的击穿点多在不干胶标签粘贴处,仔细检查发现,标签粘贴处橡胶有老化或颜色变浅的现象,这应是橡胶与不干胶起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是指对已投入运行的设备按规定的试验条件(如规定的试验设备、环境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电压等)、试验项目、试验周期所进行的定期检查或试验,以发现运行中电力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电力设备损。它是判断电力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并保证运行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