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全项109项能力以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93项能力,方法均为质量标准所列国家标准方法及环境环保部发布的方法。
地下水必测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总、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汞、镉、六价铬、铁、锰、大肠菌群。
选测项目:色、嗅和味、浑浊度、氯化物、盐、碳酸氢盐、石油类、总数、硒、铍、钡、镍、、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铅、铜、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行为规范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以一定形式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2006年底,会同各有关部门完成了对1985年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并正式颁布了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微生物指标包括4项指标,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微生物指标,可以指示肠道病传播的可能性,但它不是专一的菌属,如果在水样中检出大肠菌群,则应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以水体是否已经受到粪便污染;如果水样中没有检出总大肠菌群,就不必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水中菌落总数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说明水体已受污染,但不能说明污染来源和该水体传播病的风险程度。
菌落总数的限值为100CFU/,每毫升水样中所生长出来的菌落总数不得*过100个,而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限值均为每100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菌落。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目前我国施行的地下水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于1993年12月30日批准,1994年10月1日实施,至今实施近20年。为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量开采、人工回灌等引起的地下水质量恶化,保护地下水水源,对地下水水质定期检测(监测)利用污水灌溉、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的堆放和地下水检测(监测)数据,对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高要求,将地下水检测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 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