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区楼房抗震鉴定 身边的安全卫士
1检测目的、范围和内容
中国邮政某综合楼共有两个独立结构单位,本次检测区域(1/5)-12/D-H轴是综合楼中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受检单元为两层框架结构房屋,东西向轴网总长约为24.00m,南北向轴网总宽度约为12.00m,总建筑面积约750.00m2;房屋建于2005年。业主拟在综合楼11-22/D-F轴区域安装电梯,为了解受检单元结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对该房屋(1/5)-12/D-H轴进行抗震鉴定,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检测内容如下:
(1)建筑的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及向委托方了解、调查建筑的使用功能及使用情况,了解是否有改变结构以及用途变更等情况,了解房屋的修缮历史等。
(2)建筑图及结构图测绘
现场采用激光测距仪、5M钢卷尺、钢筋探测仪、和0-150mm数显游标卡尺等对房屋的轴线尺寸、层高、墙体分布、门窗位置及尺寸等建筑布置情况以及梁柱构件位置、截面尺寸、钢筋布置等结构情况进行现场测绘。
(3)房屋变形检测
采用全站仪对房屋整体进行倾斜和相对高差进行检测,检测其倾斜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房屋结构损伤状况检测
检查结构是否有裂缝、变形以及局部损伤情况,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与分析。
(5)房屋结构材料强度检测
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的规定,抽样检测构件混凝土强度。
(6)主体结构承载能力验算及分析
根据结构目前现状,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房屋结构进行抗震措施鉴定及抗震验算。
2技术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3)《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规程》(DG/TJ08-2020-2007);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5)《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17)。
3判定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
(4)《地基基础设计标准》(DGJ08-11-2018);
(6)《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
(8)《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1)《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城住字(84)第678号);
(12)委托方提供的结构设计图纸。
4检测及分析结果
4.1房屋使用情况
经调查发现,受检房屋自建成后未发生过使用功能改变、火灾和使用荷载过大等情况。
4.2房屋建筑平面图纸测绘
现场采用激光测距仪和钢卷尺等对房屋的轴线尺寸、墙体分布、门窗位置等建筑结构布置情况进行现场检测。
4.3建筑物轴网尺寸检测与复核
现场采用激光测距仪及5m钢卷尺等对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测量,并与原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现场复核结果表明,房屋轴网尺寸与原结构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4.4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检测与复核
现场采用激光测距仪及5m钢卷尺等对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测量,并与原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现场复核结果表明,房屋抽检的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与原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4.5混凝土构件配筋检测
现场采用钢筋探测仪对主要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数量(包括箍筋间距和纵筋数量)进行调查。凿开个别构件混凝土保护层,采用0-150mm游标卡尺抽查量测钢筋直径。检测结果表明,所测构件梁、柱钢筋根数、箍筋间距与原设计基本一致。
4.6房屋变形检测
(1)房屋相对高差检测
因现场条件限制,本次未对房屋相对高差进行检测
(2)房屋倾斜检测
结合受检房屋现状,采用RTS112SR5L型全站仪对房屋整体倾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受检房屋*大倾斜率为向北1.04‰,所有测点均小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标准》(DGJ08-11-2018)关于同类建筑结构相对倾斜的限值4.0‰(房屋倾斜率测量包含施工误差)。
4.7房屋完损状况检测
为明确受检房屋损伤状况,现场对受检房屋进行了损伤检测。经检测,受检房屋结构基本完好,部分柱、墙体粉刷和踢脚线瓷砖脱落;房屋门窗、水卫设施基本完好。
4.8房屋主体结构材料强度检测
现场采用酚酞试剂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测混凝土构件碳化深度均大于6.0mm。
现场检测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采用ZC3-A混凝土回弹仪,对受检房屋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进行龄期修正。检测结果表明,此房屋梁、柱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3.5MPa~42.1MPa;此房屋建于2004年,根据房屋的年龄,混凝土强度需要乘以修正系数0.94,修正后此房屋梁、柱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1.5MPa~39.6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C25。
4.9房屋结构抗震鉴定
根据现行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标准,受检房屋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即设防丙类建筑,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规定,按7度进行抗震措施核查和抗震验算,2004年建造的既有建筑,后续使用宜定为50年,采用C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
房屋整体倾斜值均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且未发现上部结构构件及周围散水存在因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裂缝和变形,该房屋的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规定,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类、丙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4.9.1房屋上部结构抗震措施鉴定
4.9.1.1抗震措施鉴定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章各条款对受检房屋的抗震措施进行了核查。
抗震措施鉴定结果表明,受检房屋除楼梯间外其余抗震构造措施均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相关规定。
4.9.2房屋抗震验算
4.9.2.1验算条件
本次结合现场检测数据,采用PKPM建立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进行抗震验算。
(1)材料强度取值:
混凝土梁、柱均取C25;
钢筋:HPB235级钢筋强度设计值,210N/mm2;
HRB335级钢筋强度设计值,300N/mm2。
(2)荷载取值:
活荷载取值主要依据实际建筑功能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确定,目前房屋处于空置状态,计算分析楼面活荷载按2.0kN/m2,不上人屋面取0.5kN/m2。
房屋考虑混凝土构件表面粉刷层的重量,混凝土容重近似取26kN/m3。根据委托方要求,二层楼面恒载取5.0kN/m2(包括板自重及附加恒载),闷顶层楼面恒载取3.0kN/m2(包括板自重及附加恒载),坡屋面恒载取4.0kN/m2(包括板自重及附加恒载)。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取0.55kN/m2,基本雪压取0.20kN/m2,地面粗糙度取C类。
(3)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7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取0.9s;
场地类别:Ⅳ类;
抗震鉴定分类:C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
(4)荷载组合:
本次计算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和非地震作用组合,并按两种组合包络值进行鉴定验算。
4.9.2.2验算结果
(1)主要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主要指标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1)扭转**自振周期与平动**自振周期比0.85,满足规范不应大于0.9的要求,有效质量系数均大于90%,满足规范要求;2)X、Y向的*大层间位移比均不超过1.5,满足规范限值要求;3)各层剪重比大于1.6%,满足规范*小剪力系数要求,刚重比大于1.4,满足结构稳定性验算要求;4)X、Y向的*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要求。
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详见表7.11。
(2)主要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结果
受检房屋一直作为办公楼使用,使用功能布局未发生改变,楼(屋)面使用荷载基本不变,未重新计算楼(屋)面板的承载力。
计算结果表明:1)框架柱实配纵筋和箍筋钢筋均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2)楼(屋)面梁实配纵筋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
5检测结论与建议
5.1检测结论
受检综合楼为一栋两层(局部三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面积约750.00m2。本次抗震鉴定主要结论如下:
(1)房屋为框架结构,房屋轴网尺寸经现场复核结果表明与原结构设计图纸基本相符。屋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经现场复核与原设计图纸基本相符。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数量(包括箍筋间距和纵筋数量)经现场复核结果表明,所测构件梁、柱钢筋根数、箍筋间距与原设计基本一致。
(2)现场变形检测结果表明,受检房屋*大倾斜率为向北1.04‰,各测点变形检测结果满足《地基基础设计标准》(DGJ08-11-2018)要求。
(3)现场对受检房屋外观损伤检测结果表明,受检房屋结构基本完好,部分柱、墙体粉刷和踢脚线瓷砖脱落;房屋门窗、水卫设施基本完好。
(4)材料强度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修正后此房屋梁、柱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1.5MPa~39.6Mpa,满足设计凝土强度等级C25。
(5)房屋抗震措施鉴定结果表明,该房屋除楼梯间外其余抗震措施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6)抗震验算结果表明,各主要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主要指标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框架柱实配纵筋和箍筋均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楼(屋)面实配梁和箍筋均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
5.2建议
(1)建议对房屋存在损伤部位进行修复处理。
(2)针对改造增设电梯,建议应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重新设计电梯井及基础。
(3)建议后续使用过程中对受检房屋进行加强定期监测。
(4)本报告中的计算分析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建议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装修方案对房屋进行验算复核,并对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